《弟子规》读书笔记

时间:2023-04-02 22:29:04
《弟子规》读书笔记集合15篇

《弟子规》读书笔记集合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读书笔记1

《弟子规》的主要内容是讲一个人从小开始,就要学习孝顺父母、和兄弟姐妹友爱,要讲信用等等。其中,做子女的要孝敬父母这一部分对我的教育最大。回想起来,我在一些事情做得很不好。比如有一回,妈妈叫我扫地,我很不耐烦地回答:“哦哦—”,照样上网聊天,直到妈妈生气了,我才不情愿地去扫地,嘴巴还嘟嗦着:“扫就扫嘛,急什么?”事后,爸爸妈妈教训我时,我还顶嘴。除此之外,我还经常不体谅父母的难处,不体谅父母的苦心。父母做好的菜,我总是嫌这个菜不合口味,那个菜天天吃吃腻了。弄得父母很无奈……

对比起夏天为父亲扇床,冬天为父母暖被窝的黄秀,真是有天壤之别。

现在我明白了,做人也有许多规则,而孝敬父母是最基本的道理。我决心不再让父母瞎操心,向黄秀学习,做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我读过许多书,其中我觉得最有教育意义的是《弟子规》这本书。

《弟子规》读书笔记2

我阅读和背诵这篇文章后,使我懂得了以下六方面的道理:

第一节 使我懂得了我们要尊老爱幼,尊敬长辈爱护儿童。努力做到听老师和家长的话,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第二节 使我明白了兄弟同学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决不能贪图钱财。努力做到团结大多数人,做一个平易近人的好学生。

第三节 使我知道了只有早睡早起才能身体好,使每天都能精力旺盛地学好每一门功课。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严格遵守作息时间。

第四节 使我懂得了做人不能欺骗他人,只有诚实待人才能使他人相信自已。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可信的好学生。

第五节 使我知道了人们应该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好我们生活的环境。

第六节 使我明白了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我要必须充分表现自已的才华努力学好每一科功课,争取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

《弟子规》读书笔记3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人言而无信,万事皆虚。”

《弟子规》读书笔记4

教育青少年的良书《弟子规》,规范员工行为的良书《弟子规》,熏陶人性情的良书《弟子规》……可以说《弟子规》是我读过的最具教育人作用的一本好书,它分别从孝、德、谨、信、爱、仁、学等各方面指引我们应该如何去躬行,每日一遍定当收获无穷,夸张点说:未闻弟子规者枉称读书人也。

弟子规与幸福人生,为什么我会选择这门课程呢,可以说,刚开始我对弟子规是完全不了解的,只是听同学说过曾经有一家很出名的公司在招聘员工时的唯一要求就是会背诵弟子规,当时我就很疑惑:弟子规到底是什么来的,它能起这么大的作用吗?后来选修的科目上就有这样的一门课:弟子规与幸福人生,抱着好奇的欲望,我当即就选它了,后来的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从中我收获到的、体会到的或许是我从平时的书上是完全体会不到的。通过几个星期的学习,弟子规慢慢影响了我各个方面的行为习惯,可以说:选择了弟子规我无悔!

下面我想浅谈一下我对上课的认识和读弟子规后的感悟。老师的上课方式很新颖,摆脱了传统授课的方式,自然同学都会欣然接受。上课前朗诵一遍弟子规,自从初中后已经很少有过这种感觉了,确实很令人怀念,感谢老师给予了这样的一个机会,并且通过朗诵弟子规,我的思想马上得到洗礼,似有一股动力决心要改变自己的一切缺点似的。讲课时,除了讲解书上的知识,老师还不时穿插一些自己的经历、感受,这样可以使我们快速接受,快速运用。放学后还会播放那首动情的跪羊图,听后确实感触万分。通过听老师的介绍和诵读弟子规后,感触很深,我在问自己:这么多警句中,我真正做好的有多少?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我算是个怎样的人?这时我愧疚万分、无地自容!读完弟子规后确实会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洗礼,同学们,少一盘cs,多一遍弟子规,你就已经进步了。

学习任何东西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弟子规》这本书全文不过360句,计1080字,但能真正懂得它并去躬行它的又有几人呢,弟子规虽好,但如果你的学习过程不能懂得坚持,那此书又于你何用呢,所以总的来说学习弟子规需要的是坚持。坚持去学习确实很重要,不过你的学习又是怎样的学习呢,仅是指诵读弟子规,解析弟子规吗?要记住学习的目的是致用,不懂运用只会纸上谈兵又有何作为呢!学到的东西时刻要懂得躬行。知识、

技能能迅速的学会并运用,但学习弟子规是为了影响一个人的性情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变一个人的性情是需要耳濡目染,逐渐熏陶的过程的。归纳起来:学习弟子规需要坚持不懈、学以致用的品质。这就是我学习《弟子规》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下面就具体来分析一下我对弟子规的看法和我自己在学习弟子规躬行方面的做法。《弟子规》一文中论述的基本内容是融合古代圣贤对青少年学生的训诫,教诲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本文先后有序地讲解了学生们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生活基础规范。这本书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篇、信篇、泛爱众、亲 仁和余力学文这几部分。

孝:所谓百行孝为先,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孝都做不到那他能干什么呢!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这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要求,但试问一下自己:你做到了吗?很多人当父母喊他时,他的表现不是缓而是直接当没听 ……此处隐藏6199个字……生活言语行为中要细心谨慎,要讲信用。“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讲的是和大众相处时要相互爱护,并且亲近有德行的人,多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十分重要不做不行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够好好的学习对自我有帮忙的知识了。整篇文章都在讲应当怎样做儿女,应当怎样做学生,应当怎样做人。

我在读弟子规,必须少不了父母的陪同。于是,我们一齐读弟子规,理解弟子规,交流心得。有一天,我在爸爸的手机上看到一条信息,叫养生小专家。里面说修身养性排行第一的就是写毛笔字。因为我也写毛笔字,所以我也深有体会,你在不静心的情景下是写不好字的,可是你沉下心来写一会儿,心就会静下来。正如“余力学文”一段中的“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说的一样,你不好好写字,心静不下来,沉不住气,在心理上就会得疾病了。古人在清朝康熙年代就已经明白这个道理了。

在弟子规里,在家要孝顺父母,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我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礼貌,懂得反省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在世上还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我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强人所难等,这些是我得到的启发。

我不明白能够用什么样的语言来称道这本书,觉得自我粗浅的赞美难以表过这本书资料之精致、意义之深远。这是一本从古到今都让人受益非浅的书,也是一本洗心净脑的书。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言简意赅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大爱、浓情、和谐、平实……生活在当今的时代,人们的内心浮躁,逐渐失去了那原始的宁静和纯真。在我看来,《弟子规》就是这样一本能够让人返璞归真的好书,在此推荐给大家阅读,期望大家有所收获。

读完弟子规,理解完弟子规后,

我已经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明白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样才能做呢学知识。怎样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必须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忙我发现我有些地方做得好,也有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好的地方我会继续坚持,并发扬光大,不好的我会改正并做到更好!,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我的。

《弟子规》读书笔记13

利用暑假,我好好学习了《弟子规》。《弟子规》里教我们许多良好的习惯、品质,对我们与人、亲友、社会交往,培养良好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忙。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当我读到只一句时,对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不怎样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读书是正在读这一段就不好想到别的一段。这段还未读完,不好应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一段,而东翻西阅,比坑定写信来,按部就班地读完。读书是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正因时刻剩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因此一规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原来是这意思。看来,《弟子规》中的文言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值得我们去学习,探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平时,我在写作业时经常分散注意力,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想别的事。记得有一次,我汗流浃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东西后,就急忙打开语文评价手册来订正。没有仔细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题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写了下来。结果,第二天老师批改完后发下来,我打开本子,上方写着三个鲜红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细的熟读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这句,我高兴地说。看来,只有认真仔细地明白、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学习,去明白,去体会。

《弟子规》里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如果我们认真去践行,给父母开来的快乐是无限的,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也是巨大的,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好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将来,必须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

《弟子规》读书笔记14

我爱书,更爱读书。因为书是阶梯,更上一层楼;书是面包,给人精神上的养料。读书如水,滋润你的心田;读书如火,点亮你的希望;读书如翅膀,帮助你遨游天宇。阅读优秀的书,可以助人圆梦。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美的语言,我会记住它,并学会运用它。下面我就拿我读了《弟子规》以后的感受谈谈我的体会吧!《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其中,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这一段“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这一段《弟子规》的意思是: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即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叫你做事的时候,应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对父母亲的教诲,要恭敬的聆听;父母的责备,要顺从接受。奉侍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太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向父母亲问好。我回家之后要向父母亲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觉得自己以前是多么不懂事,不听话。父母教训我时,还时不时的顶嘴。父母叫我做事时,我总在那抱怨说:“为什么不叫哥哥做,偏偏叫我做,难道我就是你们的奴婢?”学习了《弟子规》后,我懂得了每当父母亲唤时,恭恭敬敬的回答不能蛮横无理;父母亲教训时,应认真改正,不能强词夺理!可见,读书是一种增长知识的途径,也是一种提高修养的过程。所以,现在的我,一定要把书读好!人们常说:“一日无书,百日荒芜。”也就是说,现在的我,一天没有书看,做什么事都枯燥无味。

书是精神食粮,这可不是我们吃的那个饭,而是我们精神上的支柱。书不能给你物质上的财富,但它却能给予你精神上的安慰。展示你自身最高尚的修养;读书是一把打开心灵深处的钥匙,打开你内心最丰富的情感。多读一些好书,可帮助我们在圆梦的路上走得更快!

《弟子规》读书笔记15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文明,这是一个我们大家并不陌生的字眼,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文化校园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我们学校一直把培养同学们的文明习惯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这学期,我们不仅创编了实验小学文明礼仪三字经,还在理解背诵《弟子规》的基础上,开展了“弟子规,我践行”的德育实践活动。

《弟子规》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儒家经典,是华夏子女传统文明礼仪美德的精华,是教我们如何保持高尚的人格,以及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让我们在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既能了解古文化知识,又能学会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弟子规》读书笔记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