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时间:2025-10-26 21:26:25
关于在报社的实习报告锦集五篇

关于在报社的实习报告锦集五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在报社的实习报告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1

大学时期的最后一个暑假,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决定了在报社实习,也为将要踏上社会的一点资本,积累一些经验。这是作为一名学生的最后一个暑假,却是从学生过渡到社会工作者的起点。

实习的生活和感受

七月始,我就在**日报报业集团争取到了一个实习生的资格,在《**星期三》编辑部开始了自己的实习生涯。刚开始接触真正的新闻报道,充满了新奇和刺激。但在刚开始的几天,总编却一直让我们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这让我觉得有点郁闷,原本想着记者的生活不是一直在外跑的吗?怎么一直坐在办公室里呢?

终于在几天的读报生涯后,总编说带我们去荻港(一个江南古镇)采访。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终于可以实战了。到了荻港,采访开始,作为实习生的我们,当然只能站在旁边听听记记,听着总编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问,镇书记的回答却让我一头雾水。因为镇书记讲的都是**的方言,而我却并不是**人,所以对他讲的都不能听懂,信息当然是流失了一大半,这让自己很有挫败感。在回到报社后,看着自己的笔记,回想着书记讲的一些话,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很久,却始终没有敲出一个字。

这是第一次的采访,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采访。因为这是我实习生涯的第一次采访,也是一次失败的采访。听不懂方言,写不出稿子。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概念,而真正的实践才是最困难的。正如老师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名记者,在学校里学的,远远不够。”

第二次正式的采访,没有了老师的带领,编辑部的苏老师把全部的工作都交给了我们四名实习生。从联系采访人,采访问题的准备到最后稿子的写作,都让我们自己搞定。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这次采访的主题是关于湖城的寄托生,我们采访了多名老师、同学、心理专家,采访方式也有面对面采访,电话采访,qq采访。历史一个多星期稿子才出炉。在采访期间,也碰到了许多问题,比如现在是暑假,老师和学生都比较难联系,在采访时有些学生受到老师特别叮嘱没有把实际的想法告诉我们等等。我们也想过要放弃这次的主题,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克服了这些困难。在学校联系不到老师,我们就通过电话采访,或在电话联系后与老师约定去登门拜访等等。

当我们的稿子变成铅字在《**星期三》周报上登出来的时候,真的很激动,这毕竟是自己努力的果实。在那个时刻,先前遇到了一切困难、一切付出再也算不上什么了。通过这次的采访也让我们明白了,记者除了会问会写,更重要的是会发现问题。

实习过程中主持活动的感受

在《**星期三》实习的过程中,除了跟着记者们一起去采访,去拍照,我们还组织了两次活动,都是针对周报在校园的那些小记者的一个采风活动。第一次是去**陈英士故居,第二次是在湖笔博物馆,这两次的活动也是由我们实习生来负责的。从活动的策划,到活动的安排都是我们经过仔细的商讨后决定的,在活动中,我们安排了知识竞赛和游戏等的版块,一方面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我还担任了活动的主持人,三个多小时的活动,虽然很累,但看着学生们高兴的表情和家长们满意的情景,真的很有满足感。

报社的苏老师不止一次的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名好的记者,写作只是一个很小的一部分,搞一些活动,写一些策划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两次的活动虽然很累,特别是活动前的准备。以前都觉得搞一次活动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经过这次的锻炼才明白,想要把一次活动搞的有声有色,写的策划不止一个,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必须把一切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

在发生突发情况时的应变能力,这些都是关系到活动成功与否的因素。人员的安排,时间的分配,场地的布置等等,都是我们经过几次三番的思考后得出来的。我们的策划也是经过了一改再改。

在活动结束后,都受到了老师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这两篇稿子也由周报刊登了出来。

实习总结

两个月的实习生活,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两个月中收获很大,明白了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自己还欠缺许多东西,像采访时候问题的准备,对待不同的采访者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还有与人之间的交际关系,采访结束后资料的整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堂里无法学到的。明白了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也是远远不够的。对各方面的知识都需要了解一点,对时事政事也要了如指掌,不然你就会失去许多的机会更深一步的去了解被采访者。

作为一个实习生,你的姿态也必须是谦虚、勤快的,在遇到一些事情时,有时候毛遂自荐需要的一股勇气,它可以帮你争取到一些锻炼的机会,遇到不懂的事情时,一定要向那些资深的记者请教,而且在办公室的时候也要表现的活泼点,多与那些记者聊聊天,向他们咨询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的话题。

实习期间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相处还是比较愉快的,但实习生之间的较量也别有风趣,大家会各自表现自己,希望可以争取到去采访的机会,可以多学一些东西。这样的比赛、较量也让我明白了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之大,在实习生之间的较量就已经如此这般,若是真正的面对岗位的竞争时,我们的压力将会是现在的几倍。而我们的素质、学历等等就是我们进入社会时的资本。我们真的必须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2

前期的懵懂到清晰

5月21号,在慈总介绍下来到了现代物流报社,迈进编辑部的第一感觉始终记忆忧新。从同事(应该说是老师们)的热情、友好到工作环境的清新、和谐,让我由衷的感到温暖,一种毫无束缚、毫无压力的优越感让我喜欢上这里。

在韩主任的带领下,我开始了自己的见习生涯。

首先,深入了解报纸定位很重要。现代物流报(我们主要负责钢铁物流),顾名思义,所谓物流,通俗讲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配送等功能的集合过程,而钢铁物流正是特指钢铁产品的流动过程,我们关注的正是这一流动过程中的最新信息,从生产原料供应到走向市场,从企业举动到市场需求等一系列的动态信息。

刚到报社的我,对这个定位并不是很明确,在韩主任建议下,我几乎费尽一周的时间大量翻阅近期的报纸,以及我报的数字报,新浪财经频道、中国联合钢铁网。

当然,为了补充专业方面不足,我还阅读了《专业采写报道》、《经济采访》、《现代物流教程》、《宏、微观经济学》课本。

看到大篇幅的钢铁及上下游相关产业类新闻,我一下“蒙”了,先前我在《河北青年报》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教育新闻,都是一些比较大众化、通俗类新闻。而我个人认为,摆在我眼前的报 ……此处隐藏3322个字……个省会,可带我的老师说,我们这一类记者忙碌的只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不,今早我们就为了一通电话风尘仆仆的赶到了会展中心附近的一个农村。

说简单,这件事真不复杂,就是老头子和儿媳妇之间关系不好,老头跑了,儿媳烦了,最后谁都不管了;可说复杂,还真挺乱人。刚到村里,看见老人在地上躺着,好心的村民给了他副破毯子盖着,还家家户户轮着送点吃的。他说儿媳打他骂他,儿子也不敢帮他。看着老人痛苦的表情,我还真为他难过。可后来一位热心的村民自费打车(离着好远呢,我们坐车走了三十分钟)去找了他的儿子和儿媳,这会悄悄给我们说,这位老人自己行为不好在他的村里是有名的,所以根本不是子女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大中午的去了他儿子家。敲他儿子家的门没人开,后来我们才知道刚才恶言批评的“邻居”原来就是儿媳。她在那骂时邻居附和着,可她一走那些人便捏捏我的手,悄悄告诉我他儿媳平时是对他不好。但最令我迷惑的是那个儿子,他陪着妻子一起骂自己的父亲,我们苦口婆心的劝了一个多小时,他们才跟我们下山,可他妻子一句“咱不去领他回来,他爱去哪去哪!”他竟又回去了!这时我豁出去了,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扯着嗓子咋呼:“你们真得不去了?真得不去了?那可是你爹!不去谁的错可就说不清了!”这几句话吓了旁边一直说我声音太小的大哥一大跳。哎。

一个月来,每天往外面跑。当然跟着报社出去每次都有专车接送,有时还有奥迪作为自己的座车,待遇很高啊。当然我也总是忙里偷闲,或者干脆先放一下手头的稿子,跑一趟某人的公司,送一下报社每天分给我的报纸,或者某人肚子饿了什么的去送点吃的。说到吃的,不得不提一下报社每天送来的所谓的“快餐”,10点半网上订餐,一般都要到12点多才能送来。名副其实的“慢餐”啊。有时候还会少几份快餐送来,而少筷子,那更是经常有的事了。

在日报社实习的日子长了,真的感觉自己已经进入角色了。最简单的一篇天气新闻的稿件,严格到标点符号都需要审查。还是一篇天气预报的稿件,倘若当天报道有雨而实际上未下雨,便会有读者打进记者部的电话,一顿斥责报社“无能”。每当我接到这个电话,真是心中喊冤啊——这天气预报是杭州市气象台提供的,不是我来预报的啊……

真的,做什么都不简单,比想象的复杂太多。我们认为的一切轻松的成功,只是因为我们太少了解。做记者写新闻,是一项工作;做一名好记者写一篇好新闻,是一项辛苦的工作……不过,还是要说,要做,便是要做当代的普利策!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5

作为未毕业之前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实习的经历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两个多月的实习,我对基本的新闻采编流程有了大概的掌握,能够初步独立采访,独立发稿。在报社除了平时采访、写稿之外,还被安排去值班接听记录报社的热线,通过电话了解记录爆料人的新闻素材也是一种不错的锻炼,另外指导老师XXX老师也很耐心的给我讲解做记者的基本素质,修改我所撰写的稿件。两个月下来收获很多。

首先是通过多读新闻来看一些优秀的稿件,分析作者的逻辑和思路。刚去的几天,X老师就让我看了很多他以前写的稿子。因为他是报社里的调查记者,写的都是比较大型的调查稿件,十分注重调查的细节和现象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往往从寥寥几笔就抓住了事件的核心,从事件的暴露出的问题层层深入,经过对几个关键问题的了解,很快就深入到了现象本后的本质原因。而且,事情的起因都是看似不起眼的一些小问题。例如,《XXXX的系列报道》,从群众的反映,到问题的形成,到施工方的采访,到最后相关管理部门,通过几个部分的分析调查,最后揭示出问题在于施工方和市政管理部门的利益勾连。整个实习过程中,一有时间我就在X老师的指导下看各种稿件,深度的、即时的、系列的、专题的。而且还要看不同报纸对同一事件是如何报道的,这背后就反映出记者整合新闻、呈现新闻、采编新闻的能力。

其次是新闻采访的技巧。新闻采访确实需要很多技巧,如果不能有效的和被采访人沟通的话,就无法获得真实可靠的新闻素材。尤其是遇到各种纠纷的情况时,当事人往往各说各话,同一个事件呈现出不同的说法,就更考验记者的功力。要经过不止一次的访问,才能把重要的信息采访到。如果纠纷中存在受害方,而且受害方能够明确提供有效的证据的时候,事情会比较好处理,因为受害方会比较配合记者的采访,而对受害方的控诉对象则需要根据事情本身,采取旁敲侧击的迂回策略,来获得关于事实真相的信息。这种采访中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电话采访的时候一定要获知联系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职务等信息,这是对信源的确定,也是我得到的一个很重大的教训。在关于“XXXXX”的新闻中,由于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把握好,最终没有得到关于对方的任何有效信息,最后还是由老师出面方才搞定。

关于调查报道,一定要拿到证据。新闻是关于事实的报道,而事实报道不能空穴来风,有明确的依据。我在调查报道方面得到的教训就是要注重证据,抓住关键,而在最后的稿件中则要呈现能反映问题关键的证据。因为新闻选题的原因,很多采访都要通过电话进行。电话采访的一个取证方式就是录音,再有就是要获得相关照片、视频等材料。在采访“XXXXX”事件中,这一教训得到了清晰的诠释。在X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受害方和相关责任方进行了深入采访。但是,X老师在修改的时候则指出:“为什么不把刚刚电话采访的情况反映上去,这就是问题的实质呀!”我就此终于领悟到,调查报道一定是要用事实说话的,不能简单的归纳或者代替事件当事人说话。

分析事件、找到现象背后的关键和本质。很多新闻现象,单从表面看感觉没什么,只有经过仔细深入的分析才能发现问题所在,这就需要新闻记者有一双“火眼金睛”,把所呈现出的新闻碎片和应然的情况进行对比,以此发现问题所在。如在“XXXXX”事件调查中,一名消费者为记者提供了自己的购货单据,问题家具的照片等材料,但是不经过仔细的分析,就会觉得这些材料除了照片上显示的家具出现裂缝的情况并没有其他问题。但是仔细看了购货单以及其中的每个条款之后,就发现,原来,在购货协议单上早就存在着不利于消费者的条款,如收到货款7-10天发货,这样子商家就有了缓冲的事件,消费者着急需要家具装修就没有办法让商家快速发货。另外,还要求顾客必须盖某章之后才可以退货,而实际上购买是由卖场里的店铺操作的,根本就没有盖这个章。仔细看有一大堆漏洞等着消费者去跳。所以,这就让我学会了去分析新闻,在分析中发现新闻线索。

热线值班也是一种锻炼。实习期间我觉得比较能学到东西的另外一个地方是热线值班室。每周有两三次热线值班,爆料人会不时打进热线,讲述自己身边的新闻事件。值班人员就负责把他们讲述的新闻线索进行记录。我就把这当做是新闻采访,对每一个热线,我都尽量了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内容、如何发生、事件当事人等重要信息,写成一个简单的小新闻,因为接触的都是各种类型的人,所以这也是一个有益的提高。

以上,仅仅是实习过程中最受感触的几个方面,还有更多的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我相信通过更多的实践,我会学到更多的新闻生产的基本功。这里对为我提供实习机会的XXX报社表示由衷感谢,对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我的XXX老师、XX老师和XX老师等表示诚挚感谢!

《关于在报社的实习报告锦集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