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发现周记15篇
时间过得真快啊,眨眼间,一个星期已经过去了,我们会积累一些相应的经验,写一篇周记,将自己的经历记录在里面吧。那么写周记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发现周记,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发现周记1星期六的下午,阳光明媚,做完作业的我打算和妈妈去东湖公园玩。
我们一起来到东湖公园。我先玩了荡秋千、跷跷板,又去玩滑滑梯……我爬上爬下,玩了好一会儿。不知怎的,从滑梯滑下来的时候,我觉得屁股被针刺了一下,觉得好像被电了一下,麻麻的。
回家的路上,把这个感觉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你等一会儿就知道了。”
回到家里,妈妈从卫生间里拿来一把梳子,又拿来一张纸和一把剪刀。妈妈用剪刀把那张纸剪成一片片细小的碎片,然后她拿起梳子在头发上快速地梳了几下,最后把梳子放到那些小碎片上面,那些 纸碎片竟然被吸了上去。
我感到挺有趣的,也按照妈妈的样子依葫芦画瓢地试了一次。
我有些不明白,就问妈妈:“这到底是怎么一会事呀?碎片怎么会被梳子吸上去呢?”
妈妈告诉我:“这是由于梳子和头发不停摩擦后产生了静电,静电就会把纸片吸起来。滑滑梯上的现象也是因为摩擦产生了静电,只是静电的力量太小,没把你的屁股吸住,而是感觉屁股被刺了一下 。”
妈妈看我半信半疑的样子,便又说:“你也可以上网查一查呀。”
我打开电脑查询“静电、摩擦生电”,果然网络里如妈妈说的一模一样。
哈!我发现了静电!这个世界真是奇妙无穷,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就会发现更多、更好玩的新奇事物!
我的发现周记2鼓有很多种,有拨浪鼓、花鼓。。。。。。每一种鼓都有皮,但是我今天见到的鼓却是没有皮的鼓,它的名字叫做“无皮鼓”。
今天,我和妈妈去科技馆玩儿。一到二楼,我就听见了“咚咚锵锵”的鼓声。我被那鼓声吸引了,也跑过去看。有许多小朋友围在那里,我想:“不就是一个鼓么,怎么那么多人在哪儿看?”这时,我听见一个小朋友喊:“呀!这个股怎么没有皮呀?”我有几件去看,这个鼓确实没有皮,我把手伸进第一个鼓里,使劲拍了几下,它发出了“咚咚”的声音;我又在第二个鼓里拍了几下,发出了“砰砰”的声音;最后,又在第三个鼓拍了几下,这个鼓发出的声音特别清脆,听起来好像架子鼓的声音。我不停的敲着无皮鼓,忽而快,忽而慢,忽而重,忽而轻,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我很奇怪,这个鼓没有皮,它的声音从哪里发出的呢?我在鼓的两侧发现了两个小红圈,还有两根电线。
我在说明书上发现了无皮鼓的奥秘:"无皮鼓”利用红外传感器的原理,用电子电路来模拟鼓声。鼓里有一个红外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应该就是鼓内的两个小红圈)。我们只要用手在空虚的鼓面敲击,就能听到铿锵激昂的鼓声。原来,在每个无皮鼓上都装有一组光电控制器————激光发射器和光敏接收器当我们用手敲鼓时,就会挡住激光束,接收器收不到光信号,光点开关就会“命令”语音电路工作,发出鼓声。
科技真奇妙呀!同学们,如果你们也想体验无皮鼓,就来科技馆吧!
我的发现周记3我发现了树木穿“冬装”的秘密
冬天到了,冷飕飕的,我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怪现象,这个怪现象就是一入冬,路边的树木也都穿上了“白衣服”(树干上涂了一层白白的颜色),就像穿了一条白纱裙,有的树干上还缠了一圈圈的草绳,就像穿了一条草裙。
我想:“这是不是树木过冬的‘衣服’呢?可薄薄的‘白纱裙’能保暖吗?”
我越想越疑惑。一连串的问题,争着往我脑子里挤:冬天树木为什么要穿衣服?“白衣服”是什么成份呢……
我带着这些问题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冬天树木穿‘白衣’是为了保暖过冬。”
“那么,树木冬天为什么只穿白衣服!穿彩装难道就不保暖了吗?”我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这下妈妈哑口无言了,我只好上网求助百度教授,搜索内容如下:冬天树木穿“白衣”叫“涂白”,涂白用的是“石灰水”,主要成分有生石灰、硫磺、硫酸铜等。涂白一直是保护树木的传统做法,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一是杀除病菌,防治病虫害;第二是防日灼,利用白色反射阳光,减少树干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从而降低树干的昼夜温差,防止树皮受冻;第三就是美观。
“白纱裙”之谜就这样被百度教授揭开了,还真有趣呀!
今天,我特别高兴。我终于明白了树木穿冬装的秘密。大家在生活中常常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你们想知道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吗?我想只要我们细观察、勤思考、多动手、去探究,就一定会有前所未有的发现!
我的发现周记4教师节那天,金老师给了我一颗魔豆,我把它种在我家的花盆里。
一天早晨,我在阳台上呼吸新鲜空气,偶然发现阳台上一个花盆怎么多了一株小苗,“奇怪,这是什么种子呀?”我不禁这样想,过了好一会儿,我去问妈妈,妈妈说,“这是你的魔豆呀!”原来是魔豆,我恍然大悟。我发现魔豆的芽儿长在茎上,跟没种时的魔豆差不多大小,我就给它浇了点水,让它保持湿润。
过了几天,我去看魔豆,发现它的芽中间长出了一点白白的什么。晚上,我躺在床上想,那白色的是什么东西。最后,我猜可能是要长叶子了。清早,我早早地起床了,像箭一般冲出房间,走进阳台,果然不出我所料,芽上长出了两片叶子,最有趣的是那长大的叶子上隐隐约约写着“祝你成功!”四个字,据说这是金老师的祝愿。我想魔豆应该就是这儿魔吧。
看着我的魔豆一天一天地长大,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叶子中间长出了一根藤蔓,终于盼到星期六了,我有机会观察魔豆了,一个星期不见我发现魔豆的藤蔓已经绕到阳台的栏杆上了,真像丝瓜。
魔豆就是这样,经过我的反复思考,我终于想明白了,魔豆是叶子上有字,所以叫魔豆,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一定也会发现的。
我的`发现周记5今年的冬天有些许的寒冷,但是只要有家人,冬天的寒冷不能阻挡我。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造就了人的美,体现在物体上,造就了物的美,融入到生活中,造就了生活中的美。所谓“百事孝为先”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父亲就是这样。自从我爷爷去世后,奶奶就成了孤家寡人。夜里总能听到奶奶的哭泣声,她总是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爸爸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爸爸就趁着午休的时间去看望奶奶,因为爸爸知道,奶奶的心里有多苦。爸爸经常说他很感谢奶奶养育了他四十年。
不管刮风下雨不管有事没事,爸爸总能找时间去问候奶奶、陪奶奶上医院检查,给奶奶从外地买药……时刻不忘自己有着一位慈祥,善良,百般呵护自己的母亲。在社会中,我时刻提醒着自己“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答应同学、朋友的事,都怀着一定做好的心去做。
昨天,我答应班长打印节目主持词,但由于没找到打印店,我打印的事也没结果了。 ……此处隐藏1523个字……花明又一村。”
挑好之后,我就提意用盒子装起来,再用一张有花纹的纸包好,那样更好些。爸爸立即采纳并使用了我的意见。来到了包装盒子的地方,爸爸这才想起来没有盒子装,我想到了妈妈,于是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的向妈妈的柜台跑去,没想到妈妈那也没有小盒子,我只好难过的走了,回到原来的地方,我发现爸爸已经找到小盒子了。害我白跑一趟。
回到家,妈妈不停的追问我:“你要小盒子干什么?”妈妈我真想对您说:“小盒子是用来装你的生日礼物的啊!”可是爸爸不让我说,我就不能说。
到了生日那天,妈妈望着爸爸送的礼物,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我的发现周记11每个人都有可能发现某种事物的某些奥妙,在发现的过程中也会有着许多经历。即使,连我这个不爱发现的人也居然会发现事物的奥妙。如果不信,请你仔仔细细地来听一听。
那是在一个炎热而凉爽的夏天,我和哥哥在池塘边玩耍。突然,一条红色的小鱼从水面跳了出来,一个优美的海豚式的跳水动作,带着的水珠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一样落在了荷叶上,打了一个滚,翻了一个身,再向上一弹,一个完美无缺的跳水动作就这样诞生了。
我想,荷叶一定被水珠打湿了,它又没有毛巾,这样很容易感冒的呀,而且又不能吃药,那样多心疼。心想,我把它晒干,也算是给它一个日光浴的机会吧。于是,我连拖带拽地把荷叶拽出了池塘。用手摸了一摸荷叶,毛茸茸的,质感还不错。再仔细瞧瞧,咦?怎么是干的呢?我有点不可思议,于是又把荷叶放进池塘里泡了一会澡,再拿起来一看,还是干的。心想:是不是荷叶太热了,热了就渴,渴了就喝水,就把水珠吞了呀?一定是这样的。我倒想看看荷叶没有嘴巴怎么喝水,于是,我也不管荷叶感不感冒,又让它泡了一会儿澡。这次我把眼睛瞪得老大老大,生怕错过了水珠被荷叶吃掉的情景,可是,水珠没被吃掉,而是弹进了水里。
回到家,我翻开了《十万个为什么》一查,原来是荷叶的表面有一层纳米薄膜。纳米薄膜可以使荷叶变得光滑,就像穿了防水外套。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获得更多的知识,光靠问是不够的,还要多查阅书籍。
我的发现周记12说起来很难让人相信,在一个平凡的周六,一只鸟竟陪我读过了一个下午。
吃完中饭准备写作业的时候发现的大方格簿用完了,于是我急急忙忙去文具店买,小小的文具店里挤满了人,我只好站在门口等待。正当我觉得有点无聊的时候,一抬头突然发现了神奇的一幕—一只棕色羽毛的小鸟静静地站在树枝上,一动不动,仿佛是一个小小的树杈一样,树叶摇动,显得这个“小树杈”格外特别。我仔细一看它闭着眼睛,缩着脖子,两只脚紧紧地抓着树枝,细细的尾巴露在外面,黑的嘴巴上有一点白,好像粘上了小饭粒,身上的羽有一些褐斑点,就像一片小花瓣,我转念一想更觉得奇怪了,它居然站在树枝上睡着了,难道它不怕摔下来么?难道它不用飞回自己家的“床”上睡吗?我决定守护它,万一它不小心掉下来我还可以及时帮助它。
就这样过了好久,小脑终于醒来了,兴奋地在头顶上吵闹,扑闪着翅膀,叽叽喳喳,在枝头上跳来跳去。这下我终于可以放心回家了,我赶紧去查查资料,弄明白为什么小鸟站在树上睡觉不会掉下来,我太好奇了。
回到家,我连忙找出百科书,原来是因为鸟类的脚底长有屈肌腱,能够对树枝施加于脚底的压力做出反应,自动促进脚紧紧抓住树枝,需要用力才能松开脚趾,这下终于明白了。
大自然可真神奇呀!
我的发现周记13我们往往无法发现那些存在于自身的美。而当别人带着那些曾在自己身上闪耀过的光芒来的时候。我们才惊呼:哇,好美!
第一次上台表演,大约是六七岁时的样子。在同门的师姊妹中我是最小的。演出正式开始后,我在后台听到师姐们出色的弹奏,便紧张地站起又坐下,坐下又站起。一位师姐将我按在椅子上想使我镇定下来。可我让就不争气地不停冒着冷汗。直到上场,师姐笑着跟我说:“加油哦!保持自信就可以了。还有就是要微笑。”
我哆嗦着走上台,坐在琴凳上,腿却还在不停地颤抖。我抬起头,撞上了师姐的目光,她不停地冲我做鬼脸,我忍不住咧开了嘴。弹奏还未进行到一半,我已完全融进在琴声里了,再没有一丝紧张。
一支简单的古曲很快弹完了。在对我来说简直是“如雷贯耳”的掌声中,保持着微笑走下台。一个星期后,那位师姐发了一张照片给我。照片上女孩儿的光芒镇住了我。她梳着双发髻,一袭水蓝色的汉服,古朴的琴桌和琴凳,还有那把记录着岁月沧桑的古琴,一只小手抚在琴弦上,与古老的琴相比是那么年轻。而这些都是为了在衬托出一张脸——这张粉红的小脸上带着娴静的淡淡的笑意。这一切都像是古画里的一样啊。而照片中的女孩儿,分明就是我!
那种美是自信的美。这种美是发自内心的,并不是浮华的外表,这种美才是美的升华。我想,我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光芒,我发现了美。这让我更加自信,更加了解自己,那是一束阳光啊!
我的发现周记14前天,也就是八月二十三日,我看见了蜻蜓低飞,只可惜没能捉到一只。
那天天阴阴的,太阳怎么着就是不肯露面。正好那天下午我要出去,四点半才准备回家。只见天空上有许多黑点动来动去,我还以为是蚊子就用手一挥打算赶走它。但黑点越飞越低,居然是一只只蜻蜓。因为蜻蜓低飞,我得以观察到蜻蜓的样子。纤细的身体配着显得有些巨大的翅膀,薄如蝉翼的透明双翅震动着,支持着身体在空中的飞行。起初,我还以为这只蜻蜓受伤了,但这些蜻蜓似乎都飞得很低,我才明白原来是要下雨了。
趁着还没到汽车前面,我挥起手打算捉一只蜻蜓。可好几次都是碰到了,却没能捉到。有一次我都碰到它透明的翅膀了,可还是让它跑了。蜻蜓翅膀的触感很奇妙,似乎一直在律动着,毫不间歇。“捉到了!”我好不容易用双手拢到了一只,感觉这种蜻蜓在我的手中无厘头地乱飞。我刚刚张开一点手打算看看我的“战利品”,可没想到又被它逃了。唉,到车库了,回家吧。
蜻蜓低飞,真是有趣的现象。
我的发现周记15早上,妈妈给我梳头,头发老是顺着梳子飘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妈妈告诉我这是摩擦起电,并和我一起做了个试验。
我们准备了试验用的材料:一张薄纸、一把塑料尺子。首先,把薄纸撕成大大小小的碎片,大的如我的大拇指甲盖,小的像芝麻粒。然后,我把尺子直接放到了纸片的上方,纸片纹丝不动。妈妈笑着说 :“要把尺子放在头发上摩擦以后才能起电。”于是,我拿起尺子使劲在头发上摩擦了几下后,迅速放到纸片上方,几片小一些的纸片立刻被吸到了尺子上,像小宝宝扑到了妈妈的怀抱里。怎样让大一 些的纸片吸上去呢?我用尺子在头发上摩擦了好一会儿,感觉尺子有些微微发热了,就把尺子放在了纸片上方,更多的小纸片一下子被吸了上去,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像绽放的烟花。它们贴在尺子上 ,像给尺子穿了一件白大衣。一些大一点的纸片立了起来,像是在跳芭蕾舞。
为什么摩擦能起电呢?我从《十万个为什么》中找到了答案:两个物体摩擦后,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塑料尺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能将纸片吸附起来。
我不但动手做了试验,还查资料长了知识,收获真不小!